分享至: 回首頁  回討論區  回覆文章  最新回覆  Login

2010/12/09      13:37:2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Trac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躍度:14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27

  【因果故事】華西街來的人


標題:華西街來的人



(先畫出整個故事的因果關係圖,比較好理解)



  妻    夫(少爺) 父(長工)

 (女工) (女工)

  |_|____||_____|

  |

母|_______女兒(員外)

(員外的大老婆)



(一)夫妻因果



妻是工廠最漂亮的女工 A,某日來了一位更漂亮的女工 B(此生的夫),讓女工 A 心生忌妒。因女工 B 來自類似今日的華西街(紅燈區),A 就到處放話中傷 B,甚至說 B 也可能是來自風化場所之類的話。漸漸的,大家都開始疏遠 B ,甚至搬離與 B 同住的寢室。



B 後來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,也不想爭論與解釋,就辭掉了工廠的工作。離開了工作,讓 B 心情非常愉快,豁然開朗。



(二)先生的事業



以上一個因果就可以解釋先生的事業,由於傷害名譽是欠命,只要這世跟太太(女工 A)在一起,就注定事業不好,會一直換工作。



(三)先生與公公的因果



先生是員外家的少爺,某日看到員外一直在罵一位長工(此生的公公)。隔了幾天,少爺跑去找這位長工,替他父親向長工道歉。長工非常感動,痛哭流涕,從此兩人變成好朋友。

員外對少爺管教嚴厲,不隨意讓少爺出門。長工知道此情形後,跟少爺說:「沒問題!少爺需要什麼,我可以幫少爺跑腿。」



之後,長工就常常替少爺買東西(比喻今日的電動玩具)。

少爺常跟員外要錢,員外開始覺得不對勁,遂跟蹤少爺,發現長工做的事情,一怒之下,辭退了長工。



解析:太太抱怨公公人脈雖廣,卻不願替老公找工作。老師解釋,是因為長工害怕幫了少爺的忙之後,又會被員外辭退的緣故。



(四)媽媽與女兒的因果



接續上個故事,女兒是前世那位員外,媽媽是員外的大老婆。也就是,意外的撿到一題,再一次發現夫妻有另外一世的因果。前世的少爺,是二老婆生的孩子,生下孩子後,二老婆就過世了,而這位大老婆(此生妻)並不疼這個二老婆的孩子。



與女工那個故事相呼應,這位問事者兩世都同樣是個心胸不開闊的人。



員外是知道大老婆並不疼愛二老婆生的兒子,其實二老婆已經過世,她大可以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,但是並沒有,因此也對大老婆不認同(也就是此生女兒不認同媽媽)。



(五)結語



這全家人的因果,妙極了!整個輩分錯置,最大的員外,變成最小的孫女;最小的長工,變成最長的公公。就演變成大的管不動小的,小的不尊重長的請況。



雖然沒有調到孫女與外公的因果,但因為與外公同住,又可以聽外公的話,老師認為讓外公教導這個孩子是可以的。



其中讓全場意外的是,這位年輕的婦人,結婚四年,與公婆同住,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家事,或煮過ㄧ餐飯。每日下班後,見到坐在客廳的公婆,打聲招呼後就回房,且不再出房門。



除了不做飯,她也因不喜歡婆婆做菜的口味,所以也不一起吃飯(這段有點模糊)。



少婦說,男方來提親時,自己的父母就已經明白的告訴對方:「我女兒什麼家事都不會做!」所以,她就什麼都不做。



這就是現在的年輕人。



現場的幾位婆婆媽媽頓時群情激憤,同聲譴責。我當時請這幾位媽媽們,稍微平息一下怒氣,因為這位少婦很顯然的是被大家的譴責嚇到了。

老師後來也說,她會說,是這女孩好福氣,嫁到這樣的人家。況且也許她與公婆有其他因果,導致這種相處模式,希望大家以後要多注意,還可以留些口德。

不過,老師還是有補充說「還好妳不是我媳婦」,哈!



又是一個精采的故事。



No.03       2010/12/24      10:15:0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天空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9/30



理直氣緩才是勸,理直氣壯等於逼。

好好的慢慢說,才能說到對方心坎裏。

為他好,也得為自己好,勸導別變成批評啊!!



謝謝小牛的提醒。

No.02       2010/12/18      21:22:4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hamo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22



抱歉!我是問事者的朋友,我當天帶她一起去,她有提到一句關鍵話,男方來提親時女方說:「我女兒什麼家事都不會做!」,男方公公接著說:「妳女兒來我家甚麼都不用做!」而且老公也不讓太太做家事,包含洗全家的碗都不行。



No.01       2010/12/12      21:48:1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小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7/10



這故事還真是錯綜複雜,要仔細看才不會亂掉。

不過,老師提到的[留些口德]倒引起我注意。

很多人不介意也不在意[口德],

我們真夠格去批評別人嗎?

不是要常說好話嗎?

我會注意要求自己,但仍難免疏漏,

留些口德也非易事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