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至: 回首頁  回討論區  回覆文章  最新回覆  Login

2010/09/29      13:48:0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想飛的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躍度:4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26

  【因果故事】有奶便是娘~問母子因果關係




故事:

在同一村莊裡,我(這一世的媽媽)與隔壁鄰居的媽媽差不多時間懷孕,但我比隔壁媽媽早生產1~2個月,因為隔壁媽媽生的小孩是女生(這一世的兒子),她們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,加上這個小孩有兔唇,所以每次吸媽媽的母奶時,媽媽就會打BABY。想說不給她奶喝,她會不會早死。我因住在隔壁聽到,就過來詢問,媽媽的回答是 「沒有什麼奶給小孩子喝,所以小孩子在哭鬧」。我就很好心的說,我來餵,當小孩來吸我的奶頭時,奶頭痛的要命,終於知道,為什麼她的媽媽會打小孩的原因,自已也很想打,但因不是自已的小孩,就忍耐著。每當看到小孩喝飽了,那種幸福滿足的模樣,也就覺得一切值得了,就這樣,這個小孩在七個月的時候,夭折死亡了。



現場討論

聽完故事後,我第一直覺反應是,那我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嗎?

老師解釋說「有」。心想好家在,不然這一世又轉世來,怎麼辦。

老師接著說︰「像這樣的情形,老天爺是利用妳的好心再來渡他(小孩子),所以這一世是來考我的修行的。」

我回答︰「這是魔考啊」全場大笑

老師回答︰ 「不然怎能算是考修行,妳以為考修行這麼簡單嗎?」這一世妳兒子是來報恩的,通常聽到報恩,當事人就要”挫咧等”。上一世妳對他好,是照顧他的肉體,這一世來渡他,是要照顧他的精神層面。什麼時候會報恩呢?等到當事人老了,最無助的時候,也就是沒有人要照顧的時候,他才有報恩的機會。



尤其這個小孩子千萬不能用打的教育方式,因為兒子潛意思會想到,自己的媽媽

打他,隔壁的媽媽也想打他的那種感覺。會沒有安全感。

這樣的孩子很好帶,不要太早讓他上幼稚園,自己帶在身邊,讓他學會生活常規。等到能自我處理生活大小事,比較好。

在場時,我不斷問著老師一句話:「我好的話,小孩就會跟著我好嗎?」

老師回答「是」。這個故事,完全以媽媽來主導。



現況:

問母子因果,是在小孩2歲半的時候詢問的。先說說我吧!

我是因為懷孕才結婚的,結婚時已經是懷孕七個月了,加上又從台中嫁來台北,嫁來先生家時,超不適應先生家的生活, 所以那時常怨恨,為什麼我要懷孕,為什麼要結婚嫁來台北。人家說胎教.胎教.當時的我。心中只有怨恨,完全沒有考慮到胎教的重要。



當時詢問,只是好奇想想看,了解一下因果,並想知道以後教育小孩子的方向。在那個時候,因為兒子是早產兒的緣故,到2歲了,還不太會講話,整個發展緩慢,所以2歲半安排去讀幼稚園的幼幼班,並去亞東醫院接受語言及感覺統合的治療。治療一個療程約2個月的時間。療程快結束時治療師說,我兒子可繼續上課或不用上課。因為時間考量,所以我跟老公討論後,選擇不上課。兒子是蠻好帶的,因為不常說話。大部份的時候是安靜的,也因為太安靜,治療師說以也現階段年齡來說,是不正常的。可當時,只認為,小孩子就是比較安靜而以,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


現在兒子讀公立幼稚園中班了,開學快一個月了,老師發現我兒子常常老師講的指令都聽不太懂,需講3遍以上,才明瞭。另外,行為也比起同年齡的小孩慢許多,譬如:下樓梯以5歲來說,應該可以一腳走一格,但我兒子沒有,是下樓一腳停住,再走下一格。老師強烈建議我們帶我兒子在去醫院評估一下,是否需上早療的課程。



因為兒子的人格特質我也問過,只有四個字「物以類聚」。

而我的人格特質,老師解釋是用錯方法。

所以,我想教育小孩也需給予正確關念,及正確教法,只是就媽媽和兒子的因果故事來看。小孩子還另有什麼發展嗎?

No.04       2010/09/30      00:24:1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牛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10/14



To 想飛的魚:



妳問老師的時間是妳兒子2.5歲時,現在唸中班大約5歲,所以已過了1年多,不知道這1年多來妳有沒有好好與孩子多親近陪伴呢?



我沒有孩子,若我有孩子要我放掉工作回家顧,我想對我是極大極大的衝擊,因為我從小就有一個想法:我不要當家庭主婦,那是最沒用的工作(出社會後有了人事體認,才知道以前認知偏差嚴重)。若我遇到像妳這樣的情形,真的必需忍痛放棄黃金年齡的職場生涯來陪伴孩子,我想我會這樣安慰自己:努力付出幾年可以換來孩子一生的幸褔,想想自己的晚年也會過得不錯,拉長時間來看,這樣的投資其實非常的划算!



物以類聚:若孩子妳帶好了,他以後交的朋友就好,是正向循環,若沒有陪孩子,孩子仍發育遟緩,他也就交不到更棒的朋友,是惡性循環。

No.03       2010/09/29      20:05:5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hele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1/26



每次看到報恩的例子,當事人真的是要"挫著等",通常配合著考修行,這種例子很多,希望媽媽能發揮愛心好好教育你的寶貝吧!



以前我有一個同事生了兩個孩子,第一個嚴重的腦性麻痺,必須住療養院,但他們夫妻會常常把孩子帶回家來陪伴.第二個孩子身體很不好,好像是上小學前就已經開刀無數次,一般人會對他們家指指點點,但這對夫妻勇敢的接受,他還告訴我說:因為他比較有愛心,所以老天爺才把這樣的天使放在他們家!多麼正面的想法啊!



我要對家裡有遲緩兒的爸爸媽媽們致敬,希望你們能勇敢的向前走!加油!

No.02       2010/09/29      14:50:3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仙草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2/06



我想我也是跟你有點類似,我兒子也是來報恩的,老師說他受我影響會比較深。我個人的淺見是先別急著知道孩子還有其他什麼發展,應該先從你自身做起來是,你自身能夠做得多好,孩子就能變的多好。之前我去座談會也曾類似出現過媽媽先問自己人格特質,後來再問兒子人格特質出現物以類聚,不知道是不是妳耶。那個媽媽的人格特質畫面是出現一個轉學生,因為剛轉到新學校,新學校沒多久又要舉行考試,同學也很好心,把他們的課本借給妳,疊放在桌上,那個轉學生很緊張,翻開一本書的第一頁要開始看。從這邊可看出媽媽人特質是雖努力,但方法錯誤,沒有效率,事倍功半。小孩也出現物以類聚的人格特質。可能妳要先從日常生活方式做起,老師有舉例子,比如說晾衣服,應該厚衣服晾在比較曬的到太陽的地方。從日常生活角度來思考,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。把自己習慣和個性改好,小孩就有樣學樣,跟著妳好。等在過各2、3年再去問孩子的人格特質,看看自己所做努力成效如何,這是我個人小小淺見啦

No.01       2010/09/29      14:46:4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伶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18



趕快帶回來,自己花時間陪兒子、教兒子!換成是我,馬上辭職回家陪兒子!一天到晚陪兒子講話,陪兒子走路、玩耍、運動…。「物以類聚」?要和誰「聚」?若是因為他的遲緩而被迫和他一般的小朋友上課、學習,請問,後果會是如何?不要再遲疑了!



「這樣的孩子很好帶,不要太早讓他上幼稚園,自己帶在身邊,讓他學會生活常規。等到能自我處理生活大小事,比較好。」唉!我說,不要太早讓他上幼稚園,可是做媽媽的卻讓兒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去上幼幼班。我的兒子小時候也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,怎麼辦?帶回來!我自己教!早上帶他到麥當勞,一對一自己教,下午帶他到公園的遊樂設施,一對一陪他玩…。



加油!不要再遲疑了!小時候努力一天,勝過將來努力一個月!(我看了好心疼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