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04 2010/09/30 00:24:13 暱稱:牛友 加入日:2009/10/14 To 想飛的魚:
妳問老師的時間是妳兒子2.5歲時,現在唸中班大約5歲,所以已過了1年多,不知道這1年多來妳有沒有好好與孩子多親近陪伴呢?
我沒有孩子,若我有孩子要我放掉工作回家顧,我想對我是極大極大的衝擊,因為我從小就有一個想法:我不要當家庭主婦,那是最沒用的工作(出社會後有了人事體認,才知道以前認知偏差嚴重)。若我遇到像妳這樣的情形,真的必需忍痛放棄黃金年齡的職場生涯來陪伴孩子,我想我會這樣安慰自己:努力付出幾年可以換來孩子一生的幸褔,想想自己的晚年也會過得不錯,拉長時間來看,這樣的投資其實非常的划算!
物以類聚:若孩子妳帶好了,他以後交的朋友就好,是正向循環,若沒有陪孩子,孩子仍發育遟緩,他也就交不到更棒的朋友,是惡性循環。 |
No.03 2010/09/29 20:05:59 暱稱:helen 加入日:2010/01/26 每次看到報恩的例子,當事人真的是要"挫著等",通常配合著考修行,這種例子很多,希望媽媽能發揮愛心好好教育你的寶貝吧!
以前我有一個同事生了兩個孩子,第一個嚴重的腦性麻痺,必須住療養院,但他們夫妻會常常把孩子帶回家來陪伴.第二個孩子身體很不好,好像是上小學前就已經開刀無數次,一般人會對他們家指指點點,但這對夫妻勇敢的接受,他還告訴我說:因為他比較有愛心,所以老天爺才把這樣的天使放在他們家!多麼正面的想法啊!
我要對家裡有遲緩兒的爸爸媽媽們致敬,希望你們能勇敢的向前走!加油! |
No.02 2010/09/29 14:50:36 暱稱:仙草蜜 加入日:2010/02/06 我想我也是跟你有點類似,我兒子也是來報恩的,老師說他受我影響會比較深。我個人的淺見是先別急著知道孩子還有其他什麼發展,應該先從你自身做起來是,你自身能夠做得多好,孩子就能變的多好。之前我去座談會也曾類似出現過媽媽先問自己人格特質,後來再問兒子人格特質出現物以類聚,不知道是不是妳耶。那個媽媽的人格特質畫面是出現一個轉學生,因為剛轉到新學校,新學校沒多久又要舉行考試,同學也很好心,把他們的課本借給妳,疊放在桌上,那個轉學生很緊張,翻開一本書的第一頁要開始看。從這邊可看出媽媽人特質是雖努力,但方法錯誤,沒有效率,事倍功半。小孩也出現物以類聚的人格特質。可能妳要先從日常生活方式做起,老師有舉例子,比如說晾衣服,應該厚衣服晾在比較曬的到太陽的地方。從日常生活角度來思考,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。把自己習慣和個性改好,小孩就有樣學樣,跟著妳好。等在過各2、3年再去問孩子的人格特質,看看自己所做努力成效如何,這是我個人小小淺見啦 |
No.01 2010/09/29 14:46:42 暱稱:伶姬 加入日:2009/09/18 趕快帶回來,自己花時間陪兒子、教兒子!換成是我,馬上辭職回家陪兒子!一天到晚陪兒子講話,陪兒子走路、玩耍、運動…。「物以類聚」?要和誰「聚」?若是因為他的遲緩而被迫和他一般的小朋友上課、學習,請問,後果會是如何?不要再遲疑了!
「這樣的孩子很好帶,不要太早讓他上幼稚園,自己帶在身邊,讓他學會生活常規。等到能自我處理生活大小事,比較好。」唉!我說,不要太早讓他上幼稚園,可是做媽媽的卻讓兒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去上幼幼班。我的兒子小時候也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,怎麼辦?帶回來!我自己教!早上帶他到麥當勞,一對一自己教,下午帶他到公園的遊樂設施,一對一陪他玩…。
加油!不要再遲疑了!小時候努力一天,勝過將來努力一個月!(我看了好心疼!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