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至: 回首頁  回討論區  回覆文章  最新回覆  Login

2010/05/28      23:55:0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伶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躍度:370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18

  眩暈症


過去世什麼樣的「因」,這一世會有「眩暈症」的「果」?



1.違反地心引力:這些人在過去式大部份是屬於熱愛「武功」或「運動」的人,而他們所挑戰的往往是違反地心引力、頭下腳上的運動項目,例如高空跳水、蜘蛛人(壁虎功)、倒立等等。(台南的座談會曾有一位年約五十的中年男子問身體,畫面是一個少林武僧在練壁虎功,當事人是一個非常愛運動的人。)



2.頭部受到劇烈撞擊:例如撞牆、撞樹自殺等等。(我先生就是一例)



3.快速旋轉:這些人通常是屬於比較「愛現」的人,他們專長的項目例如拼命旋轉的國標舞等等。(軍師玄皇與弟弟的因果即是)



想想看,高空的花式跳水會如何?花式?就是旋轉;跳水?頭下腳上;進水時?劇烈撞擊!這種案例,我見過三個,最嚴重的就是最近大家所討論想要到澳洲的大男孩,他曾經因為眩暈而休克兩次。為什麼他會特別嚴重?因為其他兩例的跳水是在游泳池內練習,而他卻是在瀑布旁跳水,瀑布下的水流一定很湍急,加重頭部的撞擊力道。



再想想看,還有什麼例子?當今年輕人特別喜愛的「街舞」,尤其是頭下腳上倒立的動作,倒立也就算了,偏偏還要快速旋轉。



除了眩暈症外,單是今年我就已經累計了十位左右罹患「血管瘤」的案例,我沒有統計這些人的因果故事,但是我卻發現這些人在病發前也都會有眩暈的現象,大多數的人都到眩暈科掛號而忽略了腦血管方面的問題,直到「爆了!」「破了!」才知道病因,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,但已來不及了,有好幾個案例的當事人已是植物人。他們的家屬告訴我,有些是靠「血管攝影」才得知病因,雖然血管攝影有它的危險性,但有時候還……。真的是見仁見智!以下的新聞報導僅供參考





** 頸動脈硬化 新式血管攝影照得住 **



更新日期:2010/05/26 04:11  記者歐素美/台中報導



一名72歲老翁因經常性暈眩就醫,經接受雙平面數位血管攝影,快速診斷出他因右側頸動脈粥狀硬化,導致頸動脈的右內側出現99%狹窄,以致血液供氧不足,才會出現暈眩。所幸及時診斷,並在血管狹窄處置放支架治療後,才不致因病情嚴重,導致死亡的意外。台中童綜合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洪豪駿表示,車禍、按摩或放射治療,也可能導致血管受傷萎縮,引發暈眩,不得不慎。



洪豪駿表示,早期的血管攝影儀器是單平面的,不容易明確分辨血管的位置及走向,「雙平面數位血管攝影機」可依不同角度旋轉探查血管,再透過3D立體影像,清楚呈現異常的血管分佈情形,主要用於腦部與頸部的心血管檢查,例如血管破裂、血管狹窄閉鎖、異物扎入人體,或急性出血等,有助於醫師快速診斷及治療。



洪豪駿指出,除了動脈粥狀硬化外,放射性治療時若不慎傷及血管,或按摩頸部或車禍等,造成血管受傷、萎縮或進一步鈣化時,都可能導致患者因血液供氧不足,出現暈眩,經手術在血管阻塞或狹窄處施放支架,改善灌流,即可減少患者中風死亡的機率。



No.07       2010/09/15      20:42:4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小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7/10



如果大家怕後遺症,都採用悠閒輕鬆的方式運動,可能嗎?

那些劇烈、危險、具挑戰性的活動還是很多人趨之若鶩,也因為有不同的人進行不一樣的活動,人生才精彩,不是嗎?

是不是要從事哪些活動、工作,無形中已受到[因][果]分配好了,人格特質受上一世影響,冥冥中只有跟著走?

所以,如果知道因果運作模式,努力學習去改變[人格特質],定能改[運],不是嗎?

No.06       2010/09/15      11:43:0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谢谢伶姬姐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9/12



谢谢伶姬姐姐的提醒!

No.05       2010/06/11      16:52:1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pin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29



我在想,如果「凍甲(甲溝炎)」非常嚴重,會不會跟過去世有沒有什麼關聯?



對不起,沒有不尊敬的意思,只是醫生說沒看過連大拇指以外的都有凍甲的病例,還那麼多隻,真是不知道怎麼辦

No.04       2010/05/31      00:20:3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Maggie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26



所以說我們生活節奏太快,不懂得放慢腳步生活,也會造成類似暈眩症的情形﹖老天爺真好心,還給我們對治的方法!

No.03       2010/05/30      23:42:2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伶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18



今天下午的座談會

一個母親問:「我和兒子的關係,兒子10歲」

調完資料,我的第一句話:「你兒子會不會頭痛?」

「他常常頭痛,但看了好多醫生都找不出原因」

「我看到的畫面是,他是一個年約20的年輕男子,一個人到瀑布邊跳水…」



一個父親問:「我和兒子的關係,兒子14歲」

我的第一句話:「你喜不喜歡帶兒子去運動?」

「我常常和兒子一起運動」父親答

「你兒子會不會頭痛?」

「他常常會頭痛」母親答

「我看到的畫面是父子還是父子,爸爸在教兒子打籃球的畫面

爸爸為了訓練兒子的靈活俐落,於是拼命讓兒子轉動身體搶球

就像這樣,一下子轉左,一下子轉右,動作非常快

你是大人,只是稍稍一動就可以,但兒子年紀小,轉動的幅度就非常大…」

「我兒子很喜歡打籃球」父親說

「可是他的睡眠品質非常差」父親再加一句



「怎麼辦?老天爺建議全家人一起玩放輕鬆的運動

大夥兒坐在沙發上,整個身體放輕鬆,把燈光關掉

然後閉眼放空30分鐘,若是睡著了也沒有關係,睡著更好!





No.02       2010/05/30      07:55:2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hele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0/01/26



謝謝老師的整理,我好像特別喜歡看人家整理過有條不紊的報告,以前唸書時會自己整理出條列式好幫助記憶,現在看人家整理好的,既輕鬆又好記,謝謝了!

No.01       2010/05/29      12:31:3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美誼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10/20



是否健保局或衛生署有關單位多宣傳相關此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