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至: 回首頁  回討論區  回覆文章  最新回覆  Login

2012/09/10      10:27:1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dillo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躍度: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12/09/09

  【Q&A】拜讀老師的著作,與相關影片,有一事尚有疑惑,懇請賜教!


關於事業運的問題,我有一個疑惑.老師有說到人一生的收入是固定的,花費是不管的!

假設我只有上班的命,為了養老與退休,把一部分的資金存入銀行與投資定期定額,在保守就是定期存款.

那這些獲利的投資金額也是屬於收入的一部分嗎?

現在養兒已經不能防老,自己要規劃老年生活,如果上班不順的人,老師說就安穩上班!

所以我就想不透,那既然我們一生的金額已經固定了,現今社會的財務規劃與工具,是否就失去功能了!

例如:小華25歲開始每年存12萬買增值壽險,20年後每年領1萬!這個獲利難道也算在人生的總額嗎?

請老師或是了解的人替我解惑!!謝謝

No.03       2012/09/12      01:27:1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滄海一聲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10/18



為老年生活做未雨綢繆的規劃是需要的。



以每年領一萬來說,當年不會因這一萬而變得富有,或沒有這一萬就活不下去吧。〝保守〞的利息收入,只佔人生財富的小小幾趴,得到或失去並不會對生活有多大的影響,不用想太多就去做。



社會的財務規劃與工具能被人創造出來就是有人需要。然而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會來找老師問事,都知道自己有創業命或工作不順。有創業命的人自然能從中獲利,工作不順的人也能藉此「回饋」社會。



旁聽座談會時曾聽過,問事者沒有創業命,卻在創業或投資股市,老師會建議收起來,但若問事者仍要繼續,老師也不反對問事者促進金融流通發展。



60%、40%理論,用在改善自己的人格特質、與家人的關係、...,甚至像我用在婚姻上都很好。如果用在想改變一生收入.....,則需拿收入的10%出來,且持續至少10年以上...

No.02       2012/09/11      09:56:4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babylil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09/30



每年報稅項目 也有 利息收入 和其他收入 的項目。



60%的固定之外,別忘了 人生有 40%的改變空間,依照個人的行善程度 有變動空間。

如果認為人生有定額金錢 就不工作..那麼 應得的錢財也沒有管道 能進入你的生命中..況且 誰又知道自己今生會有多少錢財呢?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..何須受限?

No.01       2012/09/11      00:17:2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暱稱:滄海一聲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入日:2009/10/18



這個問題我也想過,不過現在的職業是全年無休的,寫一點點我以前想過的。



人一生的收入是固定的,花費是不管的!



政府的社福政策,舉例說,

內政部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

1、所得稅率未達20%:每童每月2,500元

2、中低收入戶:每童每月4,000元

3、低收入戶:每童每月5,000元

還有...台北市,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....,低收入戶生活補助....不勝枚舉



政府的政策制定、立法通過,很多就是以你的〝收入〞做為依據。政府才不管你什麼生意失敗、揮霍欠了卡債、繳不出車貸房貸、還被倒會....哩哩扣扣各種〝花費〞所以負債幾百萬,快活不下去。怎麼花是你家的事。

最近看到一則新聞,明(2013)年二代健保上路後,舉凡每筆存款利息收入、股利所得、國內基金配息等只要逾2000元,皆須由銀行代扣2趴的健保費。還是依〝收入〞來制定。

比較少的政策由〝花費〞衍生出來,好像奢侈稅是由高額的花費來課徵。



如出一轍,因果法則的制定也以〝收入〞為主吧...個人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