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8/2005 5:24:00 PM 作者:蝶衣
張開基批判伶姬的書
今天去書局逛逛,發現在伶姬老師的書旁有一疊新書,是由張開基寫的,書的封面明顯就是衝著伶姬出過的5本書來踢館的。我隨手翻了翻,針對書中批判伶姬的部分也看了一下…有以下幾點感想:
1、所有的情況他沒在座談會現場,可是他卻憑他個人的思考推斷並嘲諷伶姬老師書中的內容,比如他其中一段針對伶姬在“鬱金香通靈屋”(p。128*小老婆)曾描述,一個老闆娘丈夫打的故事,其中有一段是描述員工說的話:“哈哈,陳太太妳猜對了,妳看!我們老闆娘昨天就是被老闆的朋友打的變成這樣”……張開基他說,哪有人會對這樣的事感到開心,並譏諷伶姬這個故事編得實在太差了……
嗯,也許有的人講話就是喜歡帶著開玩笑的口氣,也許這是書面文字上的侷限(哈哈,這兩個字可能在一般對話會有口氣上的不同,可是寫出來的永遠是這兩個字…),也許,有很多個也許,張開基都沒想到,只因為這樣就說伶姬在編故事,很武斷的說法。
他說,伶姬表面上說是在破除迷信,可是真的是這樣嗎?,張認為,伶姬總是習慣說“完了,完了,我看到的是…所以你這輩子是債務人,要離婚不太可能,就算離婚了也會…”,張認為說這樣的話流於迷信,只是在告訴當事人要認命……
我覺得伶基並沒有張說得那麼嚴重,伶姬只是“陳述過去的事實”,目的要當事人瞭解前世因果,這世才能調適自己的心態,改變自己的作為等等。其實我想到的是我高中心輔老師說過的話“你要小心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,當你說出了該說的話,別人若感覺不快也沒關係,你沒有辦法為別人的感覺負責!”…同樣的伶姬說出了這樣的故事,要好要壞全是在聽的人,今天有人想利用伶姬說過的話來為自己做的壞事背書,伶姬也要負責嗎?同樣的,聽了伶姬的話要選擇迷信惶惶不可終日,還是不向命運低頭也是看個人,這豈是伶姬可以左右的?信書不如無書,各位你認為呢?
再來是張批判伶姬對於專利權的態度,(我就不敘述張是怎麼說的,有興趣的自己去翻)我只看到的是伶姬她認為(有敘述錯誤請舉正):不是不可以有專利權,而是有的智慧財產是在可以一段時間後開放專利權,讓所有的人都可以享有這樣的福利,也是一件美事
至於“活人令旗”的這個部分我不置可否,我只想問幾個問題:張開基自己是否通靈?如果沒有,那他說宗教界和其他通靈人對這種“活人令旗”的說法感到可笑,那他自己的言論不是也依附在別人的言論裡?他又是站在什麼要的基點來批評?
總而言之,張開基書的封面就擺明是衝著伶姬來的,總讓人覺得是想沾伶姬的光,刺激銷售量…手法拙劣且顯的沒風度;伶姬的話跟所敘述故事很多都有正面意義,張沒看到,也忽略了這部分,不管是有意的也好,無意的也罷,我只想到蘇佛的故事可以形容這樣的心態
我本來還以為這本書可以客觀中立的敘述張他自己的論點,可是才稍微看個幾頁就讓我看到漏洞百出,他的主觀意識太強,投射到他的論點跟他所看到的人事當中,我感到很遺憾
★2005/4/8下午06:49:02發文者:peterlion
蝶衣您好,奇摩家族「伶姬因果觀同好會」內的主題編號
1749「伶姬五書的迷失」心得感言-1b
1748「伶姬五書的迷失」心得感言-1a
有napoleonic3讀者寫的心得,似乎與您有所呼應,可以看一下喔
★2005/4/8下午08:20:19發文者:蝶衣
嗯…我剛剛去看了這兩篇。有幾點跟我說的有重複到,可見這本書的錯誤實在太明顯了,明眼人都查覺得到…難道伶姬都不想對書中的內容作出辯駁嗎?
★2005/4/9下午06:23:23發文者:橘子
我想,每個人都有發言權,所以,張的書裡要怎麼寫,我們只能看看、笑笑,每個人都必需為自己的所言所行負責,尤其出書…白紙黑字耶!我想既然他有膽這麼說,就要有膽去擔責任。至於伶姬老師要不要反駁,我想,老師可能沒那麼多閒功夫吧呵呵
(還有耶~!對於上面張在書中說“小老婆”那篇,員工聽後還哈哈笑…這很奇怪嗎?(畢竟事不關己嘛!如果這些員工哭喪著臉說老闆很可憐,我才會覺得過於矯情咧~!)
★2005/4/10上午11:21:06發文者:橘子
剛才看了張開基的“…五大迷思”的簡介…我不知道伶姬老師有預言過南亞大海嘯耶~!呵呵,有這麼一回事嗎?
★2005/4/10上午11:37:31發文者:peterlion
橘子,張先生不是有打「?」這個字嗎,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從媒體渲染之下的傳聞,在奇摩家族「伶姬因果觀同好會」http://tw.club。yahoo.com/clubs/lingifans/,您可以用查詢的方式找到下列兩篇由wss23456貼的歷史文章,可見真假。
主題如下:
用一篇舊文章澄清一本新書的錯誤傳聞--預知南亞大海嘯事件
用一篇舊文章澄清一本新書的錯誤傳聞--關於白曉燕案
★2005/4/11下午01:03:56發文者:蟹小妹
張先生的這本著作,的確有著許多的主觀與偏頗,我不願意去臆測張先生出版此書是否有其他意圖,但我相信這多少有些同行相忌,文人相輕的態度,我在書店除了翻這本書之外,也翻了一些張先生之前的著作,張先生對靈界有很多的研究,也因此相當自負,對於伶姬老師,自然是以灑狗血來看待。張生先的著作多以紀錄的方式表達,而伶姬老師則有較多的歸納,張先生不是通靈人,自然無法像伶姬老師一樣有那麼多的實例可供歸納,但一樣是提供讀者不同的資訊及知識……。伶姬老師曾清楚說過她對靈界不是很清楚,專長在因果,而張先生又對靈界有較多的研究,在這種情況下,著書批評,實在沒有必要,交集不大,相當可惜;相反的,如果兩人可以合作,將因果及靈界的關係連結起來,這才是讀者之福啊!
★2005/4/11下午04:43:07發文者:蝶衣
其實,我之所以會知道張開基與伶姬,完全都是由施寄青的看神聽鬼得知的(白曉燕案裡的陳太太,什麼靈媒,在我看這本書前根本沒什麼印象)。在施寄青書裡的張開基給我感覺是個很有想法,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人,並且勇於顛覆社會價值,挑戰舊有觀念…給我的印象頗好,在施寄青的書裡張開基提到,自己研究靈異。宗教多年已回到了“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”的境界。
可惜…在他這兩本批判伶姬的書裡,針對伶姬的部分我只看到了,不經求證的魯莽評論,不尊重他人的自以為是,與只看到表像的膚淺見解…。可是,我想我還是會買幾本他的著作來讀,至少再看看他其他的見解與想法是否有令人醒思的地方,……不迷信,顛覆,思考,採納好的見解,想對我”洗腦”,可沒那麼簡單!
★2005/4/12上午10:11:34發文者:jasper
人若成名,一接下來公開的受質疑是有可能的,但至少伶姬女士在科學的層面上絕對站得住腳。
也許這批評聲正是考驗真理的存在,因果的現實,或檢驗人是否真的信仰因果的運作,能更多
行善事,多樂於自己的生活,面對自我而勇於成長
文章內容若有不妥或有違反著作權法部分,請來信告知管理人員處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