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  回精華區  Login

4/2/2005 5:34:00 P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蝶衣

  知道因果,我還是不能原諒




我自己曾經借錢給兩位朋友,後來這兩個都不還我錢,不是打過去聽到我的聲音就立刻掛電話,要不就停機,換號碼,故意不接等等。



看到伶姬老師在書上提到,若對方在這世欠你錢,下輩子為了讓對方“有機會”還你錢,你就可能就不會是有錢人,或經商失敗等等有機會讓欠你錢的人在下輩子能夠還你的錢。如果單單因為懼怕因果,害怕下輩子會有上述的情形,說真的,我還是不能原諒,而且如果老天爺果真是這樣處理事情的話,我可能會想罵祂們,真是太不公道了!



想想,當初我借他們錢,是因為看對方有困難,我好心借錢讓他們週轉,結果他們現在有能力還錢了,卻著樣厚顏不還錢,連帶著朋友的情分也不顧了。(我肯定他們現在是有能力還錢的,如果沒有那一定是他們拿去逸樂,或惡意不還罷了,因為已經積欠許久,我也寬限許久,再說,以他們每個月的薪水,不可能還不出來)。



我不會原諒,因為我想不出原諒的理由,伶姬老師說,因為不肯原諒對方,所以自己的心量小,自己的世界也會變小…伶姬老師的話很有道理,但是我卻想說,好,今天我原諒了,不當一回事了,借出去的錢當是捐出去的,可是我想問:今天大家都原諒了(不管是真心原諒,還是懼怕因果的原諒),可是天底下這種人會消失嗎?



如果沒有人向他們這些人“討債”,這樣他們讓他們為所欲為,那這世界上有愛心,有同情心的人就活該被騙?然後不原諒的人,反而因此被債務人拖累,這樣對嗎?也許有人會說,有愛心的人不會計較那些錢,那我想問,有愛心的就不用吃喝拉撒睡了嗎?有愛心的人的錢就不該受到保障?這到底是什麼邏輯?還是說選擇了原諒,就自會有天譴?



以上陳述的這些不是想要挑戰伶姬老師的什麼話,我只是認為因果的運作應該更為精細,更為公道,更為令人信服,或許伶姬老師的書我並沒有完全看懂,因果也未完全參透,也希望大家提提自己的意見與看法。



★2005/4/2下午07:50:00發文者:kk



我想我可以理解你的憤怒,但不太認同你的想法。你的說法裡隱含了老天爺應該在當世就解決所有欠債及報應的意含,也才較符合你認定的因果模式,你的憤怒使你急於想迫切看到他們受懲罰,這樣才能使你更信服因果。其實我覺得如果每個人每件事情都能在當世解決的話,那就沒有所謂學習的問題,及無數的輪迴轉世了,菩薩們也省去麻煩,及苦口婆心以各種方式來提醒人類,幫助人們的學習。



再者我不會去責怪所謂的~老天爺~,伶姬口中的老天爺對我來說是方便說及擬人化,最終一切的因果審判來自自己所做所為的承擔,佛教徒稱為業。不要以為有一個有形有相的老天爺來全權掌控因果,而審叛一切,那誰來審判他。不要忘記菩薩們犯錯一樣逃不了因果制裁。我覺得那犯錯的人終有一天會受果報,因為強佔人家東西的這種心態不論多寡,早晚會被老天爺教育一番。



★2005/4/2下午08:14:58發文者:蝶衣



可能我沒有說清楚,我指的不是現世報,其實就伶姬書上說的,沒有現世報,是因為老天爺不會任意修改一個人命運的程式。因為現世的程式如果隨意被更改,會影響到此人在往後生命裡這輩子該還或被還的命運大亂,所以我並不指望現世報。但是就未來世的部分,債權人的不肯原諒,竟讓債權人連帶著受遭殃,這是何苦來哉?以德報怨,何以報德?如果債權人未來世的不如意是為了“方便”債務人還債的話,那我想只有一個可能……他們把“不願原諒別人的心”,視為一種惡,一種業力,可是…何者為因,何者又為果呢?



2005/4/2下午10:33:11發文者:linda



不知道這樣說是否適當?每種事情的結果,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後果。如果你當初不要借錢給別人,就不會有借錢不還的情形。如果你曾用智慧的心,小心的評估借錢人還錢的可能性,而不是單用慈悲的心而不去評估整個狀況。最後你選擇借他,那也是你的選擇,你需要接受你自己的選擇。雖然借錢的人不還,是不對的,但是你也有責任。



你如果對你的選擇,不滿意,那就改變“不還錢的事實”。你可以循法律途徑,人情壓力種種方法,去迫使他還錢。如果你選擇“不原諒他”,但是不採取任何改變現況有效的方法,你只是折磨你自己罷了。你會心中不滿,心中怨恨,天天生活在不快樂的陰影中,有時還會影響到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,這是何等的“不該”,與“不值得”。



我想老天爺要我們原諒別人,就是不要再折磨自己,尊重自己的選擇罷了!如果我們不能做到,只好一而再的去體驗。你說是嗎?



2005/4/4上午12:46:41發文者:阿福



如果,這真的是因果,或許老師會告訴妳兩個【悲慘】的故事,所以他們來要債了!但不管如何?在書中,老師並不是要求大家悲觀的接受因果,而是依現時的法律或規則來行事,欠錢不還可以依法律或其他方式行之!



但這檔事是誰記得誰痛苦!不是嗎?就我看來,讓你痛苦的不是錢吧!而是種被背叛的感覺!不管如何,別拿這件事來折磨妳自已!被欠錢就已經很倒楣了,妳可不要每天都為此事再痛苦一次,正如股票有個停損點,建議妳也來定個停苦點。錢再賺就有了,日子還是可以快快樂樂的過下去的!



當然,妳可以選擇不原諒,但妳的選擇會決定妳的心情及未來,此時,是考驗妳智慧的時候了!加油!



2005/4/4上午11:54:15發文者:泳心



我很認同linda所言的~。蝶衣,您真的需要靜下心好好想想,究竟自己在氣憤什麼?別拿自己過不去了,關於錢,靜下心冷靜交給法律處理吧,您已經再三打電話給您的朋友了,我相信他們也知道您在找他要個解釋和要回金錢,如果這世是因,那麼您的朋友的惡,需要您去指正,請不要阻礙他成長。如果上輩子是因,那麼您也必須指正他們,避免自己還的太多,他們爾後世還跟你繼續牽扯。其餘的,心上的工夫,就靠您真正的慈悲了(慈悲生智慧喲)。



★2005/4/4下午04:57:07發文者:蝶衣



唉~我在氣什麼?我也很想知道;是錢拿不回來,是朋友為了這些錢,竟然與我斷絕來往,是氣朋友的不守信用…也許都有。老實說,我這兩個朋友都是可憐人,兩個背後都有不堪的故事。



朋友甲,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,親生母親就去逝了,後來父親又娶了繼母,生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妹,在他國中的時候父親因為肝病,打針吃藥導致腎臟衰竭,也撒手人寰,沒有想到的是,這個繼母竟然在他父親死後的當天,就把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全數搜刮走,留下那對弟妹讓他撫養,他跟我說,他是可以選擇不要理他弟妹的,可是他於心不忍,所以一肩挑起家中重擔,高中沒唸完,就工作去了,我借錢給他的時候,剛好是他被裁員,連維持基本生計都有問題的時候。



朋友乙,他母親罹患子宮頸癌,發現的時候已是末期,需要住院費與診療費,不巧的是,他的老婆,本來是幼稚園的老師,卻被娃娃車的司機性侵害,後來告上了法庭,也需要費用,而他母親的罹病,無異使他的經濟雪上加霜,他那時求助與我,我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。



想想我自己,從小到大衣食無缺,賺的錢也自給自足沒有匱乏過,相較於他們,我是真的幸福也幸運多了,聽到這樣的故事,如果你們是我,還會計較嗎?唉…也許我真的該放下了……



★2005/4/4下午06:23:01發文者:kk



蝶衣如果我是你知道朋友有這樣的背景,對於他們的不還錢我會往另外一處想ㄝ,你說他們的薪水肯定能還你錢,但是像甲他除了照顧自己還要撫養兩個弟妹,老實說除非他薪水優渥,否則高中沒唸完就去工作,除非他是個很厲害的業務員,否則通常薪水不會很高,他應該有他的難處,只是或許不善表達,面對問題選擇逃避,也或許你曾對他們催討的口氣不好,更加不敢面對你了。其實這件事的確對你來說是個考驗及學習的機會,不過我很高興你試著去放下了。



★2005/4/5上午11:30:57發文者:橘子



親愛的蝶衣,生氣是難免的,我會比較建議妳把怒意發洩出來,在棉被裡大吼大叫,到河邊打水鏢都行。妳有沒有發現,當妳氣得要死不活,心裡痛苦折磨的時候,那些朋友在做什麼?人家也許正快樂的享受一頓大餐,也許跟家人窩在沙發上看影集,人家處於天堂,而妳卻入地獄?是誰讓妳如處煉獄一樣痛苦?是妳自己呀~!



想想,妳錢沒拿回來,朋友也沒了,現在還要受到心裡怨憤的折磨…最傻,失去最多的人是妳呀!妳要不要試試,先不要生氣,然後打電話給那些朋友,當然,不是打電話去要債哦~!試著去關心、問候好嗎?這樣,妳雖然失去了錢財,但朋友之情仍在,妳也拔渡自己離開痛苦的境界,試圖扳回一些局面嘛!



而且,當妳的心不再為那些錢而苦惱,那些朋友也感受到妳給的關心和溫暖後,說不定會很不好意思的慢慢將錢還給妳呢~!有句話很好:心開福就來。



妳一直找他們要錢,結果得到的是她們越躲越遠,越不想還給妳,就算被你給要回了這些錢,但友誼還在嗎?也許還會咒罵一聲:錢拿去看醫生啦!哎唷!這真是惡性循環耶!



所以啦~當個聰明人好不好,先善待自己,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怨恨的狀態之下,然後重新去拾回朋友間的情份,錢再賺就好,但是冤不要一直一直的結下去。︿︿

願妳能解開這個套,先原讓妳自己!



★2005/4/8下午04:31:19發文者:Sigrid



不知道這樣說你覺得如何,從你敘述的故事,我看到的是…感謝神,你是那個有能力幫助他們的人,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,你曾經是他們的angel,有能力幫助人,我想這也是一種福分吧。

況且日子還在繼續轉,你怎麼知道他們這輩子一定就不還你錢了,別太早下定論,把你的生氣放下吧,別讓您原來的善意變調了。



★2005/4/8下午05:32:49發文者:蝶衣



是的…angel…呵呵,這個朋友甲很喜歡陶吉吉的“angel”這首歌,也常常說,我是他的angel,唉,可惜他現在都不會主動連絡我了,有點遺憾,不過我還是祝福他,希望他過得幸福



文章內容若有不妥或有違反著作權法部分,請來信告知管理人員處理。